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科研进展|学院近期获批5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发布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5-01-26

(通讯员 李娜)近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名单,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庞华副教授申报的《短视频场域下青年政治认同的驱动机理研究》获批立项。此外,学院教师分别获批省部级项目4项,包括学院副研究员李晋馥获批天津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重点委托),学院副研究员张守信获批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揭榜挂帅”专项课题,学院讲师陈宗海获批2024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学院讲师张洋获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项目简介:

学院庞华副教授申报的《短视频场域下青年政治认同的驱动机理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在现代媒介化社会中,以抖音、快手等为主要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价值观念、社会交往方式,以及政治态度和行为。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借助算法推送和社群交互等技术特质,不仅在技术层面营造了沉浸式互动模式,更在价值层面重塑了网络空间格局,创设出政治传播日常生活化与青年政治认同的理论前景与实践生态。该项目综合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短视频对青年政治认同的影响,包括当前现状、发生成因、动态过程,以及影响机理。通过深入剖析短视频与青年政治认同之间的逻辑关联、影响链路和内在动因,提出提升政治认同的实现路径及多元协同策略。

学院副研究员李晋馥《杨柳青木版年画网络传播影响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项目获批天津市202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重点委托)。天津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会议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强调,要精选提炼一批体现天津文化特质的标志性符号,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内涵深刻的津派文化品牌。该项目深入分析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津派文化、非遗文化的网络传播力及影响力,着力促进将新质生产力更好融入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打破传统的创作思维、使用场景、传播途径等,促使杨柳青木版年画提升网络传播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津派文化”的品牌影响力。

学院副研究员张守信投标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津派文化”品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揭榜挂帅专项课题立项,为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该项目整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需求、天津市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史善作善成的总体目标,将津派文化研究与文化自信、文化生态、文明交流互鉴理论相结合,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品牌发展模型和数字文化品牌理论,丰富数字人文应用研究,形成关于地方文化品牌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思考,为津派文化的历史传承、品牌建设、国际化传播和产业发展提供策略支持和学理支撑,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发展目标实现,助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地方化实践的“津派文化”典范。

学院讲师陈宗海申报的《积极老龄化视野下数智技术赋能老年人社会融入研究》获批2024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该项目在积极老龄化理念的统领下,整合多学科的视角或理论,探究数智技术使用与积极老龄化的动态关系,并深度考察数字融入在老年人社会融入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为构建以数字融入助推老年人社会融入的常态长效机制提供对策建议,切实为老年人赋权增能。

学院讲师张洋申报的《大语言模型在智慧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获批2024年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研究大语言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包括如何精准分析数据,也包括如何增强诊断的可解释性,降低医患沟通成本。该项目旨在利用大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寻找更多的医疗场景,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支持,并通过研究更合理的数据显示方案,降低医患沟通成本。预期成果包括提升诊断可解释性、优化数据显示方案等。